周二跟超超一起去看了「长安三万里」,电影以唐朝为背景,讲述了安史之乱后整个长安城因战争而陷入混乱、身处局势之中的高适回忆起自己与李白过往的故事。
片中出现了很多学生时代语文课本上的名人名篇,熟悉又陌生,正如豆瓣网友说的:
那些年少时囫囵吞下的词句,却在此时此刻击中了你。
我语文并不好,诗词也学得一般。甚至对于那些要求“背诵并默写全文”的也只是囫囵吞枣、得过且过,更别提去了解诗句背后作者的周遭际遇了。所以在观看的时候,很多场景我都在心底感叹原来如此啊。
看完电影后,这几天又陆续在 B 站上看了很多关于唐朝诗人的讲解视频。讲真,即使过去已经一千多年了,那个年代发生的故事如今读来却依旧鲜活,诗句中的或是浪漫、或是悲悯、或是豪情,依旧能触动如今的我,「诗在,长安就在」或许已经刻在这个民族最深的记忆里。
很感激我们祖辈的文字能带着它们一直流传至今,也感谢那个时代的胸襟和包容,造就那些伟大的诗人。
文字的力量
想起上个月去杭州带我妈体检,下班后坐高铁过去的就住在西湖边上。到晚上十点多雨停了,想着也没事就走着去白堤看看。雨后夜晚的西湖一改往日的喧闹,很安静,路上只有断续的行人几片,微风习习,没了白天的热浪,很是惬意。上一次来杭州还是三四年前回家路过,跟中学同学一起,短暂停留一小半日。
沿着白堤往湖中心走就不由得想起张岱的《湖心亭看雪》,那篇散文给初中时代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可能是文中描绘的那种遗世孤独感让那时的我无法忘怀。虽说现在不是看雪的季节,但在那一刻,望着远处的湖心亭,想起几世纪前亭上的那次铺毡对坐,感叹即使物是人非,那些句里的情感和情境依旧历历在目。
这该死的文字,后劲这么大!
艺术展
周六去看了明珠美术馆的「重返自然」展,一年多前去过明珠一次,这是第二次。展不大,但内容形式不少,有绘画、装置、雕塑、影像、摄影和行为艺术。该怎么说呢,看的不大明白,相比文字,具象的艺术形式限定了读者想象的框架,而这种框架是双向的,导致很难在表达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起共情的通道,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的。
还是看得不大明白,罢了,干饭1去!
逃不掉的流水帐
这个部分会记录本周的一些工作和学习的进展,同时也罗列看过或听过的书籍和影音、购买的好玩的东西等,内容会比较流水账。
技术学习
- 主要还是整理流程上的东西
- VCAST 单元测试用例
- DOORS 模板和管理策略
书和影音
播客
- 对话特许金融街:CFA 对我来说绝不只是一纸证书
- 那些关于金钱的真问题,《金钱心理学》早就给出了答案
- 从对决 Snowflake,到人类如何与 AI 共存
- 你的夏天还好吗:我们一起保持对善的想象
- 海外所向披靡的字节跳动,怎么就「仿」不好一本小红书?
- 对话贾扬清:大模型的开源之战与应用时代
视频
- 57 岁北漂女工,在 3 平管道间里画画:这里安放我的灵魂
- 四十年前老电影,揭露我国科学家赴美原因,现在看依旧讽刺
- 这是你梦里的「徽州」吗?
- 万字长文,深度解析《长安三万里》的诗词彩蛋,以及与真实历史的出入点
电影
投资
- 上两周股票收益率 +0.55%,不及大盘 +0.70%
-
米桃的米一点也不好吃,踩坑 ↩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