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本篇是对 2024-09-01 到 2024-09-08 这周生活的记录与思考。
忙了大半年的项目这周 ASPICE 预审,团队共识很重要。给博客框架增加了对 markmap 和 mermaid 的支持,功能虽小也花了点时间。在补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检测算法知识,接下来的项目会用到。从「我的语言来自何处」到「猫鱼:什么是坦诚清醒的人生」,考虑是不是要开始写回忆录了。
语言的艺术
有些人讲话就很有意思,可是生活中很少遇到这么有意思的人,所以要去想如何让自己讲话变得有意思。
我不是那种讲话有意思的人,这可能跟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,当然性格也是一方面。长久以来,我基本算是个 i 人,能不说话就不说话,担心说不好,也自以为有些东西无需多言。但到现在这个年纪,倒是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说话,成为那个有意思的人。起因是李诞的「这期播客」,开始反思自己的小时候以及后面上学的期间,没认真对待语言和说话这回事,当然那时也不懂,从小在农村长大,村里的人更多的是埋头干活,或者大声嚷嚷,大家好像都不太在乎说话这回事,那时候也没网络,电视没几个台,也没有书可以读。后来去了城里读高中,虽然有看一些课外书,但大多是青春疼痛文学,而这又让自己更 i 了,就基本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,放弃了说话。但也有那么些零星瞬间,读到一些有意思的句子,比如刘亮程的《一个人的村庄》,犹记得当时坐在门口的石板凳上,感觉这人的文字有意思。但总体上,还是微乎其微,没给我的说话能力激起多大浪花。
我这里不是讲那些出口成章、信手拈来的人,这太难,也不是说那些很会场面话的聒噪之辈,这让人烦。而是剥离那些功利意图和工具属性后,回到这个人本身,TA 是否还有自己的语言。
回忆录、及你一生的故事
在这期的「科技爱好者周刊」里面,作者提到:
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,关于走过的旅程,经历的战斗,感受的苦恼和困惑。但是,大多数人的故事没有记录下来,随着日子湮没了。他们自己不会写,也不会有人帮他们写。如果存在一种服务,可以把每个人的一生写成故事,保存下来,那该多好?
并找到了一个基于该想法的实现,借助 AI 为你做传:The Infinite Audio Book。思路是通过一个自制的拍照设备,把你身边的场景拍照并通过 ChatGPT API 服务生成一段传记口吻的描述。如果把这些描述按照时间顺序连在一起,就组成了一篇你的传记。
我试了一张昨天下午跑步时拍下的照片:
提示词如下:
你是一部关于 Koh 的电影的叙述者。Koh 所在城市为上海嘉定,当你看到附件的场景照片时,应该从 Koh 的角度描述这张照片,所有人物都使用第三人称。Koh 跑步经过小区楼下……
下面是 ChatGLM1 返回的回答:
当 Koh 跑步经过小区楼下时,他看到了一幅热闹非凡的画面。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,几个小摊位被摆放在人行道上,吸引了许多居民的目光。这些摊位上挂满了各种商品,如玩具、书籍和小饰品等,琳琅满目,让人眼花缭乱。左侧有一个橙色的帐篷下的小摊位,上面挂着一块写着“一球一筷 同筑书屋梦”的广告牌,旁边还有一个卡通形象的大型立牌。右侧也有一个橙色顶棚的摊位,上面写有“珑珠小集”。此外,还有其他一些摊位分布在周围,每个摊位都有各自独特的特色和商品。除了摊位外,还有一些人在街道上来来往往。有的人正在挑选商品,有的人则在和朋友聊天或是在欣赏周围的景色。
整个场景充满了活力和欢乐的氛围,让 Koh 感受到了社区生活的温暖和美好。
怎么说呢,我觉得挺像那么一回事的,当然我这里给的信息比较少,如何加一点当时的心情或者通过前后多帧图片形成上下文,生成的结果可能会更贴切。
其实在很多年前,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,把每天的生活片段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,这样等自己老了,还能回忆起过去,避免被遗忘。最开始尝试写日记,但表达乏力,而且有些东西写出来就变了,大脑已经加工了一番。后来找到了一个叫 1 Second Everyday 的 app,通过该 app 每天拍 1 秒,然后一年下来合并成大概 5 分钟的时长,如果坚持下去,等到老了的时候,差不多能达到一部电影的时长,而这可以算是你一生的电影。
留学的时候,断断续续拍过一段时间,不过总是忘了,而且每天也并不都有意思的事情发生,等后来上了班,生活就愈发单调,也就更没拍的动力了。
从我个人经验看,让 AI 给你每天写传记确实是一件可行的事,如果结合现在的 AI 可穿戴设备,比如 AI 眼镜,实现无感拍摄和记录,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「一生的故事」也就不远了。
另外,现在苹果自带的 Journal 也有点那意思,等 Apple Intelligence 可用了,应该很好集成。不过考虑到现在 AI 的能力,也许做好记录是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,平日多拍拍生活的场景,保存下来,等哪天 AI 更智能的时候再用它生成。
有趣的事和物
这部分会记录一些有趣的输入,比如看过文章或听过的播客、买过的好玩意儿等,内容会比较流水账。虽然大部分内容会在 「嘟嘟」 栏目自动同步,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罗列在这里。
书和影音
- 13.我的语言来自何处? - 李诞
- Vol.246 猫鱼:什么是坦诚清醒的人生 - 文化有限
- How to Speak | MIT OpenCourseWare:很早的视频,又刷到看了一遍
- What I learned from “How To Speak” by Patrick Winston (MIT) | by Ratip Uysal
- 美国小说:在家看的电影,现实讽刺西方社会对某些族群的政治正确,搭配下一个视频食用更佳
- 帝国主义囚笼中的非洲,离自由还有多远?
-
ChatGLM 是智谱 AI 研发的支持中英双语的对话机器人 ↩︎